登录
 注册
正 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监测 > 正文

正 

【昆虫奇趣录】当昆虫成为水质“监测员”(1)

媒体:原创  作者: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专业号: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25/9/15 8:29:34

在秦岭南坡的密林深处,清澈的溪流正汩汩流向汉江——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长青保护区巡护员日夜守护的家园。

很多人以为水质监测靠的是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却不知道溪水里藏着一群更古老的“监测专家”——保护区里的EPT昆虫,这些小生命用自己的生存状态,默默记录着水质的每一丝变化,比起实验室的冰冷数据,这些鲜活的场景才是最真实的"水质报告"。

“EPT昆虫”是蜉蝣目(Ephemeroptera)、襀翅目(Plec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幼虫合称,因对水质变化高度敏感,被国际广泛用作淡水生态监测的指示物种,是国际认证的水质“检测员”。其种群多样性与数量变化,可直观反映水体污染程度,是评估水质等级、生态修复成效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01蜉蝣:水中的“氧气检测员”

蜉蝣是蜉蝣目昆虫的统称,是一类古老的水生昆虫,稚虫期漫长,需要在清澈、溶氧量足的淡水环境生活数月甚至数年,靠身体两侧的气管鳃呼吸,以藻类等为食,同时它们也是水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下蜉蝣稚虫腹部6对羽毛状鳃丝也是天然的“氧气检测器”,当水体溶解氧含量低时,稚虫会因无法呼吸而夭折,比仪器更懂水的“呼吸频率”。

图片

蜉蝣成虫

大部分蜉蝣成虫期极短,因此也有“朝生暮死”的说法。蜉蝣成虫复眼发达,触角短,刚毛状,拥有三角形的飞行前翅,后翅很小,自带2-3根仙气飘飘的尾丝,成虫口器退化不再进食,只能靠稚虫期积累的能量存活,唯一使命是繁殖,真正实现用一生换来一次绽放。

02石蝇:水中的“PH活试纸”

襀翅目昆虫统称为石蝇。石蝇稚虫体型扁平细长,头宽,触角丝状,具有一对尾丝,一般生活在湍急清澈的溪流或山涧中,靠气管鳃呼吸。

气管鳃表面覆盖大量纤细绒毛,从而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对水温、pH值变化十分敏感,大部分石蝇稚虫偏好中性或弱碱性水体,无法在酸雨严重以及工业废水污染的水域生存。

 

石蝇成虫身体细长而扁平,飞行能力不强,通常栖息于水边岩石、草木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水体附近,很少远离水体,求偶时会用腹部敲击地面,产卵方式与蜻蜓类似,飞行的时候用腹部点水产卵。

图片

石蝇成虫

03石蛾:水中的“移动建筑师”

毛翅目成虫统称为石蛾,幼虫统称为石蚕。石蚕是一类颇具特色的水生昆虫,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会利用水中的沙石、枯枝、落叶等材料,通过分泌丝状蛋白将其粘合成筒状巢。

图片

不同种类的石蚕筑巢材料和巢的形状有所不同

石蚕偏好清洁、水流缓慢,含氧量高的水体,在轻度污染水域数量就会下降。

石蚕在水中活动时,就能看见它们随身携带的“移动房子”,这些房子不仅是它们的庇护所,还能辅助呼吸,巢体后端常有小孔,方便水体交换。而巢筒形态即水质“质检报告”,在清洁水体里的巢筒棱角分明,污染区则会使幼虫“胶水”失灵,巢变得歪扭松散,甚至导致幼虫死亡。

幼虫老熟时便会化蛹。化蛹时它们会躲在自己的巢内吐丝结茧,蛹则包裹于茧内部。

图片

石蛾,来源:inaturalist

石蚕成虫,也就是石蛾,形似飞蛾,但并非真正的蛾子。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翅膀,石蛾两对膜质翅面上密布细毛,这也是毛翅目得名的原因。

EPT 昆虫(蜉蝣、石蝇、石蚕)以独特生存方式担任水质 “活指标”,共同编织出水体健康的生态密码,但溪水之下,还有更多神秘的“生态侦探” 在默默工作:比如会用下唇弹射捕猎的“水下杀手”,比如能在水面踏出涟漪的“轻功侠客”…… 它们又藏着哪些关于水质的秘密?下期我们将解锁更多 “隐藏款水质监测员”,一起探索更多溪流里的生态密码!

供稿:袁明

供图:袁明 单国玉

编辑:师杜娟

审核:宁智刚

 

阅读 227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精彩推荐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主办:关注森林编委会
京ICP备05067984号-14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