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 文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 正文 |
丽江林草科技创新之无刺竹叶花椒“华丽”:从全株是“刺”到“无刺”的蜕变
从浑身长满刺的枝条上将小小花椒粒摘下来实属不易,一个不小心扎到手,又麻又疼,堪称“针尖上找钱”。
丽江的夏秋季,是调料之王花椒的采摘期。看着枝头上硕果累累,林业科技工作者彭吉光感慨,“又是个丰收年!”

今年不仅是林下经济作物花椒的产量、质量提升的一年,还是林草科技工作者十年磨一剑的科研成果产出的一年,由丽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牵头完成的科研项目,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背后的花椒,又有怎样的故事?

8月22日,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当天表彰大会会议以视频形式开到州(市)。作为获奖者代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王洪艳参加了奖励大会。
大会表彰了2024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共评选178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丽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牵头实施的《花椒良种选育及优质高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科研项目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作为云南花椒主产区, 丽江立体气候特征显著,红花椒与青花椒均有广泛种植。截至2024年,丽江花椒种植面积稳定在91.79 万亩,年产量2.35万吨。

花椒树刺多、难采摘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2006开始,丽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联合华坪县林草局,深入开展无刺良种培育。经过近10年努力,培育出了国家首个无刺竹叶花椒新品种“华丽”。同时,项目组创建的涵盖矮化密植、重度石漠化地区丰产栽培、老树更新复壮、病虫害防治、高海拔地区红花椒特色间作、采摘烘干等技术,有效攻克了花椒种植户的栽培管理技术难题,成为推动丽江乡村振兴、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力量。

石漠化严重区域的花椒树
获奖背后是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辛苦付出的最好印证。说起获奖感受,丽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庆华表示很受鼓舞,“给老百姓带去产业发展的实用技术,能提高他们的种植积极性和产业发展信心,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

适逢采摘季,如果你有幸深入采摘现场,会看到农户将花椒带枝采剪、带枝烘干,这些熟练操作离不开市、县林业科技工作者年复一年的田间地头指导和手把手教授,“科研项目成功解决了人工采摘花椒成本高、效率低、品质不稳定等行业难题。经第三方权威评价,该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云贵介绍。
华坪新庄乡种植花椒历史较为悠久。当地不少农户的花椒种植面积均在10亩以上。贺贵冬家位于新庄乡天星村21组,种植花椒11年之久。现如今,他家的花椒总面积超过了60亩。

贺贵冬家房前屋后的花椒树
“去年卖花椒干果差不多卖了6万多块钱,今年估计也差不多是这么个收入。”贺贵冬说,今年早期的气候波动影响花椒生长,好在中后期水热充足,预计采摘干果在六千斤左右。
他家房前屋后均是花椒树,走进花椒田,枝丫交错,枝头上硕果累累。

“采摘了过后,你要学会修剪呢,不要担心剪了之后第二年产量降了。修剪得当,产量反而会上升。”采摘前几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云贵、林业工程师王洪艳,华坪县林草局林业高级工程师彭吉光等科技工作者组队,前往贺贵冬家花椒田指导。

高云贵给贺贵冬讲解花椒培育
贺贵冬家的花椒树有两种,一种是无刺竹叶花椒,另一种是传统有刺花椒。这几年,在市、县两级林草部门科技人员指导下,贺贵冬逐步对自家花椒进行了换头嫁接,无刺竹叶花椒的面积逐年提升。

高云贵给贺贵冬讲解花椒培育
“进行了无刺竹叶花椒品种改良后,我家四岁姑娘都能帮忙了。”种植户贺贵冬笑着说。

花椒在丽江,还是生态修复治理石漠化的重要经济树种。金沙江流经丽江,沿岸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花椒树根系分布较广,能较好地固定表层土壤、保持水土,成为生态修复主要树种之一。

石漠化严重区域的花椒树
在华坪县船房乡嘎佐村的山坡上,远远望去是绿油油的花椒树林,连片上千亩。如果不走近看,很难发现树下的石头,千亩花椒林不仅改良了土地、绿化了荒坡,还改变了局地气候。“站到高处看基本上看不到裸露地皮了,这些年的生态修复实践效果很好。”彭吉光介绍,嘎佐村就是花椒修复荒坡有力实证。

曾经的嘎佐村,部分区域石漠化严重,用彭吉光的话说,站在制高点一眼望过去没有绿色。科技人员通过不断尝试,在石漠化区域覆土、种上花椒树。现如今,不但荒坡不见了,花椒树下套种魔芋等林下作物,推动当地林下经济发展。

花椒林下的魔芋
10年前,种植户贺贵安在船房乡嘎佐村家里的荒坡地进行花椒种植,到如今,他的花椒林面积接近五十亩。“2015年左右,在林草科技人员指导下,我开始嫁接无刺花椒,发展到现在,效果很好。基本上第一年嫁接,第二年就能看到成果,第三年就进入丰产期了。”

华坪林下经济发展,可以窥见整个丽江。海拔1700米以下种植芒果、竹叶花椒,1700米以上,可以种植核桃及红花椒。在荒坡、煤渣山上发展林业经济,华坪已经实现了由“黑”转“绿”的生态环保之旅。

丽江的无刺花椒源头在哪里?
从2006年开始起,丽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就开始进行花椒方面的技术研发。在开展花椒资源调查过程中,在华坪船房乡嘎佐村阴阳坪竹叶花椒栽培群体中发现有一株变异植株,枝叶少刺或无刺。

科技工作者们实地查看、研究无刺花椒形态
市、县林草部门科技人员针对该情况,投入科研力量,采用无性繁殖、改良嫁接等方式,对无刺花椒进行了繁育,并结合丰产栽培技术在华坪县船房乡嘎佐村石漠化地区经过三代的观测培育,终于培育出丰产、无刺竹叶花椒新品种“华丽”,并在船房、新庄等地繁衍,逐渐推广到丽江别的区县及云南其他州市。

科技工作者们实地查看、研究无刺花椒形态
从四五月花椒开花,到七八九月成熟,市林科所科技人员的下乡频率逐月提升,年年如此,“我以前坐车容易晕车,这些年下乡锻炼出来了。”王洪艳坦言,能真正帮助老百姓增收,就是林草科技工作者的最大心愿。

王洪艳在查看花椒长势
目前,丽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市林草局的发展方向和与目标,积极开展林下经济,乡土树种培育,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保育等工作,通过建立科研基地,通过辐射种植,带动周边农户参与,进而推动产业稳定发展。

“无刺花椒和有刺花椒有啥明显不一样?”种植户贺贵安认为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好采摘。
不可否认,无刺花椒蕴含的科技价值、应用范围、采摘成本……正在成为林草科技工作者的时代新命题。
| 我也说两句 |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