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 文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 正文 |
秋雨的帘幕还未收起,冬的气息已悄然漫过林梢。走进保护区的林子,空气里浮动着若有若无的霉味,像被打湿的旧书页,混着腐叶与湿土的气息——这反常的气候总让人眉心微蹙。
但天不遂人愿时,总有人踏碎泥泞前行。下半年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便在这雨雾交织的时节,如期拉开了序幕。

深秋的山林
监测前的一天,茅坪站的院子里曾上演过一场小小的骚动。红嘴蓝鹊结着队,追着一只凤头蜂鹰上下翻飞。蜂鹰在院墙南北来回折返,显得有些狼狈,却迟迟不肯离去。
我们站在廊下望着,心里泛起一丝嘀咕:许是这连绵的秋雨搅乱了食物链吧?反常的行为背后,藏着我们对林中生命的隐隐担忧。

凤头蜂鹰
11月5日一早,青山被浓雾笼罩,我们去四字号沟开展监测。
驶至半路,前方的树冠薄雾朦胧,一只挺拔的鹰雕映入眼帘,喜鹊在枝头相伴,双方相安无事。头戴薄羽冠的鹰雕英姿飒爽,我们一饱眼福的同时,精神也得到了提振。

头戴薄羽冠的鹰雕
山路早被秋雨泡得酥软。金黄的落叶铺在便道上,像谁撒了一把碎金,脚踩上去“沙沙”作响,却总在不经意间打滑。
鞋上的泥巴越积越厚,每走一步都像拖着块铅,我们努力选择脚踩竹茬和杂草,权当防滑的“钉鞋”;木竹被削成拐杖,拄在泥里“咚咚”地响,倒像给这寂静的山林敲起了节拍。露水混着雨水,早把衣服浸了个透,贴在身上凉丝丝的,可谁也没吭声。

过河在石头上垫的苔藓
河水因秋雨涨得正急,石头被泡得油光锃亮,像抹了层桐油。我们蹲下身,把沙子和苔藓细细铺在石面上,像给过河的路铺了层绿色的地毯。踩着这“地毯”挪到对岸时,裤脚已湿了大半。
上陡坡时,铁索在雾中泛着冷光,抓着铁链往上攀,手心沁出的汗混着雨水,倒比山间的雾气更湿。

攀铁索
深入林区,动物的踪迹逐渐多起来。太子坪附近陆续发现了大熊猫和羚牛的粪便,很是新鲜。树下有不少野猪的食迹,路边还有啮齿类动物打的洞,大小不一。斑背噪鹛、橙翅噪鹛、红嘴相思鸟等叫声不断,还有很多没听过的鸟鸣声。

沿途的大熊猫及羚牛粪便
路上的各种虫草、盾盘菌、炭角菌和糙皮侧耳等吸引了书记注意,变换姿势拍得不亦乐乎。他身形矫健,试图给我表演独木桥过河,但是放弃了;徐银华是个老小伙,爬坡飞快,火力旺,湿透的衣服没多久就烘干了;安鹏连跑了几天,照样可以不掉队。

专注的拍照人
歇脚时,书记的背包像个“百宝箱”。他变戏法似的掏出石榴,籽儿红得像玛瑙;剥开橘子,甜香混着雨雾漫开来;甚至还有牛肉干,放进嘴里,咸香瞬间驱散了疲惫。
我们坐在湿漉漉的石头上,听着远处的鸟鸣,手里的橘子皮上还沾着水珠,倒比任何珍馐都让人满足。

更换相机存储卡和电池
最让人期待的,是一台台安放在林间的红外相机。我们蹲在相机前,手指在屏幕上滑动,看见大熊猫在镜头前悠闲路过,羚牛甩着尾巴啃食竹叶,金丝猴靠着树枝端坐,连小崽的尾巴尖都清晰可见。先前那点担忧,早随着相机里的画面烟消云散,只剩下嘴角忍不住的笑意。
另一条线路河道复杂湿滑,为避免脚滑踩水,我和熊刚索性直接涉水,却很荣幸地被蚂蟥奖励了一口。
这反常的气候倒也不算糟糕,它成就了苔藓植物。路边的苞叶小金发藓长出孢蒴,省新属的花萼苔属和省新种小克氏苔等都长出了雌雄器托,这倒是十分少见。

苞叶小金发藓

花萼苔属

小克氏苔
暮色漫进林子时,我们踏着最后一缕天光往回走。衣服依旧湿着,鞋上的泥巴结了层硬壳,可心里却暖烘烘的。
气候变化带来了无常,可林中的生命仍在按自己的节奏生长:鹰雕在雾中守护领地,大熊猫在竹林里安然酣睡,连最不起眼的苔藓,都在雨水中努力绽放着生命的微光。而我们,不过是这雾林里的过客,用脚步丈量着守护的意义,用目光记录着万物的回响。
雨还在下,落在树叶上“沙沙”作响,像一首没有结尾的诗。我们走在诗里,也成了诗的一部分。
供稿:韩建亮
供图:韩建亮 赵有洪
编辑:师杜娟
审核:宁智刚
| 我也说两句 |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