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正 文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动态 > 正文

正 

丽江普米族夫妻用青春唤醒沉睡山村

媒体:丽江融媒  作者:内详
专业号:玉龙雪山保护区管护局 2025/10/23 11:22:25

丽江普米族夫妻用青春唤醒沉睡山村

 

在玉龙县石头乡海拔超过2600米的利苴村委会金美古村,曾经这里土地贫瘠、产业单一,村民多以种植玉米、马铃薯为生。而如今,山坡上苹果树硕果累累,药材苗迎风生长,林下有鸡,坡上有豆,一个融合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的现代化农业基地正在形成。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是一对普米族夫妇——熊继军与熊莉,用17年青春与坚持书写的高原创业故事。

从旅游到土地,跨界创业的艰难起步

熊继军,丽江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理事单位——丽江德鼎农业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8年,他从云南民族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后从事旅游行业,但他始终忘不了心中那片土地。“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总觉得自己该为家乡做点实事。”

于是,在工作之余,他在石鼓镇租下20亩地,尝试以“自繁自养”的模式发展生态养殖,并在空地试种中药材白芨。“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全靠自己翻书、请教专家、一遍遍下地试。”熊继军回忆,最初两年几乎没盈利,但他逐渐摸出一些门道:高海拔地区虽然传统作物效益低,但特别适合药材和果木生长。

熊继军的老家利苴村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生态极佳但经济落后,大多数壮劳力外出打工。2014年,熊继军作出一个重要决定:把石鼓初步成功的模式带回老家利苴。他先后投入积累多年的资金,流转200亩坡地,引进当归、魔芋、云木香、白芸豆等高原特色作物。

图片

白芨。(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刚开始村里人都不理解,说我这书白读了,又回来刨地。”熊继军笑着说。但他没有退缩,而是用实际行动一点点证明——药材种植比传统作物收益高,苹果树能在高山成活,生态农业真的能成。

图片

熊继军在查看白芨生长情况。(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苹果上山,套种增效,产业模式日趋成熟

2017年,熊继军了解到宁蒗地区的高原苹果品质极佳,又果断引种了红富士、嘎啦、红将军等多个品种。“每年种几亩,慢慢扩规模,不能急。”他说。利苴海拔高、日照足、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苹果糖心比例高、口感脆甜,很快受到市场欢迎。如今,他的苹果园规模已达几十亩,每亩收益达数千元。

图片

苹果挂满枝头。(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更难得的是,他还免费为村民提供果苗和技术指导,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以前我们只种苞谷、洋芋,一年忙下来挣不了几个钱。现在跟着熊总种苹果、药材,收入翻了好几番!”玉龙县石头乡利苴村委会金美古村民小组村民熊卫清说。

种植结构优化的同时,熊继军也在不断探索技术突破。去年,他成功推广“云木香 白芸豆”套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云木香喜阴,白芸豆不宜密植,两种作物搭配起来,遮荫、透风、保墒,效果出奇地好。”2024年该模式推动基地总产值突破100万元。

图片

“云木香 白芸豆”套种模式。(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日结工资、免费供苗,真正让老乡增收

在发展过程中,熊继军始终把带动农户作为重中之重。他的基地常年雇用本村村民参与种植、采收,工资日结,每天100元,年均发放劳务报酬超20万元。“乡亲们来干活,不仅学技术,还能实时拿到钱,大家积极性特别高。”

图片

工人在当归基地拔草。(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此外,他还免费为村民提供苹果苗、药材种子,甚至上门指导种植和防病。目前,金美古村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了经济作物,传统低效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扭转。

积极开拓市场,生态产品走出丽江

农业生产渐成规模,如何打开销路成为关键。熊继军的妻子熊莉站了出来。作为公司总经理,她早年曾在丽江经营一家烟酒店,生意并不顺利。“那时候真的难,压货多、利润薄,每天都在发愁。”一个偶然契机,熊莉尝试将老家的苹果、土鸡蛋、蜂蜜、青刺果油等产品放在店里售卖。“没想到特别受欢迎,很多游客买了还要邮寄回家。”她说。

于是,熊莉迅速调整经营方向,逐步从烟酒转型为以丽江高原生态农产品为主的特产店。“最早全靠周边小区居民支持,后来口碑做起来,北京、上海、广州的订单都来了。”熊莉说。

为了严控品质,熊莉经常自己上山选品,鸡蛋是否真土种、苹果是否无农药、蜂蜜是否纯天然,她一一把关。“很多客户成了朋友,还帮我们推荐,现在经常供不应求。”如今,特产店年销售额稳定在60万元左右,一条“从高山到全国”的稳定销售渠道彻底打通。

图片

熊莉在选品。(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农业 旅游,路越走越宽

金美古村森林覆盖率高,又是“三江并流”腹地,每年吸引大量徒步、摄影、生态旅游爱好者。熊继军敏锐地意识到,单一农业仍抗风险能力不足,必须与旅游结合。目前,他正计划逐步发展民宿产业和自然放养养殖项目。“将来游客可以住下来,吃我们的苹果、土鸡,体验挖药材、摘豆子,甚至参与苹果酒酿造。”他说,“农业为本、旅游增值,这才是金美古村真正的出路。”

图片

熊继军在采摘苹果。(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熊继军和熊莉用17年时间,将一片片坡地变为果园、药园和豆田,让老乡从观望到参与、从贫困到增收,让生态农产品走出丽江、走向全国。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逆转,只有扎根土地的坚持和相信未来的勇气。正如熊继军所说:“土地从不骗人,你付出多少,它就回报多少。乡村振兴,需要更多人回来,把事一件一件做实。”

阅读 275

会员信息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精彩推荐
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
 
主办:关注森林编委会
京ICP备05067984号-14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