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文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 正文 |
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包括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内的第一批国家公园。作为大熊猫重要栖息地,大熊猫国家公园74.4%的面积分布在四川,在这个公园里,有一群敬业奉献的巡护员,通过日复一日的“硬核”巡护,守护着大熊猫的家园。
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进入了一年中的森林重点防火期。一大早,四川观察记者就跟着都江堰管护总站的巡护队就出发“巡山”了。
很难想象,距成都仅几十公里的龙池山上,人迹罕至、植被茂密、没有手机信号,很多地方甚至没有像样的路。巡护队员们必须背上20来斤重的红外线相机、GPS、一天的水和食物。这一天的巡护路线是6条路线中最难的一条——小草坡。
徒手上山的记者,刚走了2公里就气喘吁吁,而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巡护员张登平告诉我们,这条到小草坡单向是7、8公里,来回就是10几公里,路程长、负重前行还不算什么,难的是山路蜿蜒陡峭,坡度有时候能达到60~70度,一年穿坏5、6双鞋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队员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就是排查山火隐患、打击偷猎伐木等,守护好熊猫的家。他们中很多人都没有亲眼见过野生大熊猫,经常看见的都是来自野生动物的粪便,久而久之,队员们训练出一身“识粪便、辨动物”的好本领,他们笑称自己成为“铲屎官”。巡护路上,队员们就又发现了一处新鲜“粑粑”。巡护员罗艳刚告诉记者:“这坨看样子很新鲜,应该是一天左右的粪便。”
到了中午,队员们在大石头旁坐了下来,翻出包里随身携带的饼干等干粮,就着白水吃下,这就是他们的午饭。长期风餐露宿的生活和山上潮湿、恶劣的自然条件,让风湿、胃病成为了他们的“标配”,这条巡护的路,一走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有近百名巡护员守护着山里的可爱生灵,让大熊猫从“濒危”降级成了“易危”。每当放置在野外的红外线相机拍摄到大熊猫、羚牛等野生等动物的身影时,都让他们格外兴奋、满足。自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以来,大熊猫生活的山区植被条件越来越好,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这群熊猫守护者们的脸上也写满了骄傲和自豪。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